“东南亚论坛”2021国际会议
暨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论坛
会议通知
2020 年,东盟 10 国和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共 15 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,RCEP),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。可以预见,RCEP 将带来全局性、综合性的影响,不仅关系到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,也将立足并超越经济层面,加速区域间人文、 科技、教育、旅游、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的深度变革。因此,对于所有签署国来说,既要利用好 RCEP 加强区域间经贸联系,推动经济增长, 也要抓住 RCEP 的辐射效应促进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。作为一个涉及经济产业、教育科研、技术应用的综合领域,产学研合作将尤享 RCEP 红利,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成为 RCEP 背景下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。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倡导下成立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,旨在加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整合科技与产业资源,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,加强知识传播,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,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粤港澳大湾区是海峡两岸与港澳之间跨区域整合与发展的重要平台,也是辐射东南亚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及跨区域深度合作的示范区。RCEP 背景下,产教融合创新是交流合作与跨区域创新的新增长点,探讨区域合作,尤其是产教融合合作具有开创性意义。同时,2021 年也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,是双方关系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“大年”。
此背景下,金沙2004路线js5作为中国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,联合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、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、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定于 2021 年 11 月 12-15 日 举办“‘东南亚论坛’2021 国际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论坛”。
一、会议基本信息
会议名称:“东南亚论坛”2021国际会议暨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论坛
会议地点:中国广州我校石牌校区
会议时间:2021年11月12日-15日
会议主办单位:
金沙2004路线js5
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
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
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
会议指导单位:
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
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
我校
会议承办单位:
我校地理科学学院
我校教育科学学院
我校历史文化学院
我校网络教育学院
我校旅游管理学院
我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
我校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
我校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
会议支持单位:
中国-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
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
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
加拿大国际教育集团
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
重庆昌辉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
深圳市睿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会议参加人员:来自东盟10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的研究和教学人员。
会议规模:200人
二、会议主题和议题
本次会议的主题为“RCEP背景下的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”。
本次会议的议题包括:
1. RCEP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跨区域经贸合作;
2. RCEP背景下区域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在抗疫延续阶段的重置与拓展;
3. RCEP背景下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方向、重点与策略;
4. RCEP背景下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多边主义重点议题与主要挑战。
三、会议费用
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,参会代表的往返交通费、住宿费自理。住宿地点为华师大厦酒店(标准间450元/天,商务间550元/天,含一份早餐)或我校周边酒店(价格300-400元/天)。
四、会议回执
请参会人员将回执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会务邮箱:ydylscnu@126.com。回执见附件。
五、会议报到时间地点及到达路线
报到时间:2021年11月12日下午14:00-21:00。
报到地点:我校石牌校区华师国际学术交流中心(亦称华师大厦酒店)(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69号)一楼大厅。
到达路线:
1. 白云国际机场乘坐机场大巴2号线至终点站华师大厦酒店,用时50分钟左右。
2. 白云国际机场乘坐地铁在体育西路站换乘至3号线华师站下,需40分钟左右;步行从学校西门至华师大厦酒店,需15分钟左右。
3. 白云国际机场打车至我校石牌校区华师大厦酒店约150元,用时50分钟左右。
六、参会说明
1. 因疫情原因,本次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形式举办。请点击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;线下会议回执将在11月5日报名截止后通过邮件发送,需要纸质版回执(邀请函)的嘉宾请到线下会议报名处索取。
2. 本次会议将通过ZOOM软件全球直播并设置中英双语频道,直播信息如下
直播时间: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3日9:00开始(会期2天)
会议链接:如下(一键参会):
http://www.doiyun.com/202111e7r6
会议二维码:
3. 优秀参会论文代表将有机会在11月14日上午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宣读论文,并可推荐至东南亚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《东南亚发展评论》刊登,并收录于中国知网、中国集刊网等学术平台。投稿作者敬请留意邮箱回复。
七、防疫要求
1. 会前健康申报
会议筹备期间对所有参会人员进行健康摸排,实施健康告知。告知内容包括:①来穗前,做好自我健康状况监测,确认无发热、咳嗽、乏力、腹泻等症状,14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史,方可来穗。②来穗前需做好个人健康申报,并生成绿色行程卡(生成流程:进入微信— 搜索“国务院客户端”—在“国务院客户端”搜索“疫情防控行 程证明”—选择“疫情防控行程卡”—通过验证获取行程卡),健康信息申报应符合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和要求。③11月12日线下报道人员需提交健康码/行程卡截图,发送至会议邮箱,并于报道现场出示。
2. 会议期间防疫要求
(1)嘉宾在进入会场时,必须佩戴口罩,并自觉接受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。经测量,体温无异常的,方可进入会场。
(2)嘉宾在进入会场前需及时清洗双手,保持手部卫生,会场将准备充足的医用一次性口罩,以供忘记佩戴口罩的嘉宾使用。
(3)嘉宾进入会场,需按照位置标签贴纸隔开座位坐,降低疫情防控风险。
(4)参会人员和工作人员实行会场、酒店“两点一线管理”。参会人员除参加会议活动外,原则上不外出。会议工作人员,除工作需要外,原则上不外出。
3. 应急疫情处置
若出现发热人员,会务工作人员将引导其至校医院发热测温点,由医务人员用水银体温计复测腋温。如复测腋温仍超过37.3℃,由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史问询:①无流行病学史:填写发热人员登记表,指导完成“穗康”小程序“健康自查上报”,指引病人到就近具有发热门诊资质的医院就诊。比如: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;②有流行病史:给患者提供一个医用外科口罩,跟患者保持1米距离,指引患者在临时隔离点等待。医生穿2级防护,详细询问并详细记录患者病史,在保健护士协助下完成“穗康”小程序“疫情线索上报”,致电卫健局并按模板编辑短信发送至电话:19902278010,由区卫生健康局调配专用车辆转送定点救治医院。
八、会务组联系方式
李宗蔚: 020-85215312,(+86)17324336672
刘 晗:(+86)15626062611
会务/投稿邮箱:ydylscnu@126.com
大会组委会
2021年11月4日